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全球绿色转型的“生力军”。尽管太阳能电池板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但它们并非尽善尽美。为此,科学家还在孜孜不倦探索新技术,力求使其更高效、更可靠。美国the cool down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研究人员今年取得的五大极具发展潜力的太阳能创新技术突破。
近日,苏州大学的王殳凹&王亚星及其研究小组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的欧阳晓平等人合作并取得一项新进展。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研制出基于汇聚能量转换器的微核电池。
一个由美国和印度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神经形态硬件平台,创下了迄今最高能效纪录:4.1万亿次运算/秒/瓦!这一平台可显著提升人工智能(AI)驱动的计算应用程序的性能。
据微软官网日前宣布,该公司与量子计算公司Quantinuum组成的联合团队展示了可靠量子计算能力:创建了12个高度可靠的逻辑量子比特,并演示了规模化计算。团队还使用逻辑量子比特结合人工智能(AI)和云端高性能计算,展示了首个端到端化学模拟,解决了实际化学难题。这些成就表明人们的量子计算研究翻开新篇章,可用于加速科学发现。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共同开发出一种“人造肌肉”驱动机器腿,其不仅比传统机器腿更节能,而且可进行高跳、快速移动、检测和应对障碍物,完成这些任务都不需要复杂的传感器。
近日,由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共同完成的论文——《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的高效强化学习》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机器智能》上发表。这一成果首次在大规模多智能体系统中实现高效去中心化协同决策,有利于提升人工智能决策算法的扩展性和适用性。